教育大数据及其应用

开课班次:
开课时间: 2019-09-01 — 2020-01-10
选课时间: 2019-09-01 — 2019-09-30
加入课程 收藏
分享到

课程介绍

因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实践整体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,国外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型可以借鉴,因而本课程同样具有探索性和概论性。
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员理解“教育大数据内涵”,了解“教育大数据技术框架”,形成“教育大数据思维方式”,培育“教育大数据文化”。更为重要的是为关注和探究教育大数据的管理者、研究者、企业和应用者搭建一个平台,共同推进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实践。

课程大纲

学习目标

1.理解教育大数据内涵
2.掌握教育大数据采集技术
3.掌握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
4.掌握教育大数据可视化技术

学习要求

本课程学习时:

1)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:具有理论特长和技术特长的同学,组成异质小组,是保证课程成功学习的关键之一;

2)发挥网络学习优势:网络上存在各种高手与专家,无论是理论的、技术的还是实践的,在学习过程中,通过论坛多讨论、交流,是成功学习本门课程的另一关键点;

3)问题驱动,促进理解:关注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,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,感悟通过教育大数据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与方法,这样一定让你学有所获;
4)如果有机会实践,更是锦上添花:如果有机会到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或者网络信息中心,去了解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,同时有机会多与教育大数据公司技术人员接触、交流,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。

考核标准

1.课程讨论(40%)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件的“讨论活动”中回帖的数量总共达20条及以上。只有参加课件中由老师发起的讨论活动的发帖才能计入成绩。本课程每讲都会指定讨论题目,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。水帖不计分。
2.作业(40%)本课程要求学员完成3次作业,并进行互评。本课程一共有三次作业互评,每次作业满分10分。具体要求参见每次作业说明。
3.期末上机考试(20%)包括40道题,每题1分,共20分。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,系统只允许尝试一次。

教材教参

[1]方海光著.教育大数据:迈向共建、共享、开放、个性的未来教育[M].北京:机械电子工业出版社,2016.9
[2]杨现民,田雪松编著.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[M].北京:电子工业出版社,2016.8

经检测,当前账号未设置邮箱,请设置邮箱

添加邮箱之后即可用邮箱登录!

忘记密码时,只能通过邮箱找回!

添加邮箱

请您添加邮箱,否则就无法进行其他操作!